首页 > 资质荣誉 > 荣誉
荣誉 资质

白酒企业的荒唐逻辑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登录入口发表日期:2024-01-10 20:05:25浏览量:1

  从酒鬼酒陷入塑化剂超标丑闻到“国酒”茅台受到质疑,白酒行业被塑化剂搅得乱作一团。但奇怪的是,讨论来讨论去,很多人最终又将板子打到了“国标”身上。按此逻辑,假如没有国家标准,企业产品出现问题是理所当然了?

  继11月下旬酒鬼酒曝出塑化剂含量超标丑闻后,网友“水晶皇”2012年12月初的爆料,又让“国酒”茅台遭受质疑。12月12日,茅台就塑化剂有关问题召开媒体见面会,称3家权威质检部门抽检根据结果得出,贵州茅台酒没有塑化剂含量超标现象。贵州质监部门对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专项检查,也未发现人为非法添加行为。

  尽管茅台专门进行了澄清,但人们心头的忧虑与疑问显然无法就此简单挥去。

  雪上加霜的是,媒体见面会的第二天,包括茅台酒在内的多种名酒又被曝塑化剂超标。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中能兴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12月13日发布11种酒送检结果,其中53度飞天茅台、五粮液52度浓香型、洋河52度梦之蓝三款高端白酒,均被检出塑化剂成分超标。

  其间,“潜规则”、“阴谋论”等各种声音纷纷扰扰,真假难辨,真相扑朔迷离。迄今,白酒塑化剂风波引起的震荡远未结束,但从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看,已有许多问题颇为值得反思。

  关于白酒里的塑化剂究竟从何而来,为何超标,有两种说法。

  行业的说法是,白酒中的塑化剂大多数来源于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塑化剂可能是在转运、包装过程中发生迁移进而超标。

  而坊间还流传一种说法,只要是勾兑白酒,必然人为大量添加塑化剂,一种原因是改善白酒口感,增加粘稠度,另一方面最大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分层。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工业上普遍的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其作用机理是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应力,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从而使聚合物的塑性增加。

  2011年5月,台湾塑化剂事件爆发,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自此,塑化剂引起广泛关注。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黑名单”。

  白酒行业的专家和白酒企业坚称,塑化剂(增塑剂)并不是食品添加剂,对白酒的性能和品质也无改善和促进的作用,因没有利益驱动,基本上可以排除人为添加的可能。被誉为茅台集团灵魂人物的季克良更是赌咒般地说“只有疯子才会给白酒添塑化剂”。

  而坊间也言之凿凿,称勾兑白酒中添加塑化剂是行业潜规则,白酒行业的塑化剂就等于奶粉中的三聚氰胺。理由是,酒精溶于纯水,但食用酒精不是纯酒精,勾兑过程中必须要加香精等众多添加剂,故采用勾兑工艺的酒水如果不添加塑化剂,长时间放置会造成上半部分喝着是水味,下半部分喝着是酒精加香精味。《时代周报》的一篇报道更是大胆预言,在市面出售的任何勾兑白酒——“没有一点厂家有胆量去送检,否则,绝对在劫难逃!”

  这亟需国家权威部门深入细致地调查与检测,给公众一个交代。因为,公众有权知道线;

  对塑化剂的危害,目前国内同样存在“笼统”与“具体”的两种意见表达。

  21世纪网报道的说法比较笼统——塑化剂对人体危害极大。长期摄取塑化剂会干扰内分泌,造成孩子性别错乱,使女孩性早熟,使男性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量和数量减少等。有研究表明,塑化剂还会增加肝肾负担,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在造成慢性伤害,严重的还会导致肝癌。

  官方的说法则更具体——目前尚无证据说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人类具有致癌性,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摄入量和摄入时间的长短。据新京报报道,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根据国际通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人体可以耐受摄入量,以新闻媒体报道的酒鬼酒中DBP含量为1.08mg/kg计算,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每天饮用1斤,其中的DBP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事实上,真正的问题不是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如何大,而是如何让塑化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可控。毕竟,任何一种食品都有几率存在安全风险。

  在台湾塑化剂事件之后,卫生部很快就于当年6月发布了《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了DEHP、DINP和DBP的最大残留量。如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

  这份官方对塑化剂“最大残留量”的明确限定,为包括白酒在内的饮食业划定了一条不能逾越的红线。这其实就是在告诉企业,应该据此让产品质量和安全可控。

  可惜的是,这并未引起企业至少是部分白酒企业足够的重视。

  并非是企业对此不知情。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11年6月,获知白酒产品中含有塑化剂有关信息后,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就分别与全国重点白酒企业、国家相关检测、科研机构做沟通并布置调研任务,并于2011年12月发布通知,明确要求白酒企业要逐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全面贯彻国务院食安办《关于逐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食安办[2011]23号),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加强对接触白酒的塑料瓶盖的检测。

  其实塑化剂问题,白酒行业必须要知道得更早。据人民网报道,12月12日,茅台总工程师王莉在谈到通过自检保证安全时表示,早在1994年茅台就开始引进塑化剂检测主要使用的设备气质联用仪。“早在国家针对塑化剂的相应标准出台前,茅台就已将10项塑化剂指标纳入了出厂产品监控体系。”

  但显然,长达八年的时间里,塑化剂问题并没有被大部分白酒企业提到重要的位置。比如酒鬼酒等一些白酒企业,一直辩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几个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限量标准”,“国标中没有塑化剂的检验测试的项目”。

  此种逻辑显然十分可笑,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到国标身上,拿国标当挡箭牌——没有国家强制性标准,企业的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就理所当然了?

  塑化剂问题曝出后,白酒大佬们的态度引起广泛注意,而无论是酒鬼酒还是茅台,应该说,都没有让我们消费者感觉到足够的诚意。

  酒鬼酒陷入塑化剂超标丑闻后的第一反应是,就送检样本认为,“抽样过程中并没有当地的质检部门到场确认样本的真实性”,就作出检测的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认为“是一家商业检验测试的机构,其检验测试标准、检验测试手段不具权威性”。

  直到被湖南质监局查实,酒鬼酒公司才在21日午夜时分发出一份声明致歉,但同时强调产品安全,并称由于没相关限量标准,“故不存在所谓‘塑化剂’超标的问题”。

  这不由让人纳闷,“公司的产品全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向众多购买的人及投资者道的哪门子歉?

  至于消费者最关心的能否退换货,酒鬼酒的公告和声明中均没有提及。

  12月12日,就网友“水晶皇”送检茅台酒超标一事,茅台集团特地召开了媒体见面会,董事长袁仁国一方面表示,“首先要感谢水晶皇为白酒行业提了个醒,这一举动会促进白酒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但他同时抛出了阴谋论,“塑化剂本来不是问题,有人想利用大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关切心理,把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利用和放大食品安全问题,制造公众恐慌,打击白酒行业,损害投资者利益,从中牟利。”

  这不免有转移视线的嫌疑。也许,的确有人图谋做空白酒板块,但倘若白酒行业真的塑化剂问题全面失守,还需要“做空”吗?

  茅台更加失策的是,当天请来的专家、北大教授李可基可能因为表演过火也不慎为茅台“减分”。其为白酒企业、白酒行业的辩护,不知是否被断章取义,但从媒体的报道看,的确十分雷人——“卫生部的511函将所有食品中塑化剂含量用同一个简单的数值来规范,本身就是匆忙应急的,是很粗线条的参考,该标准本身是不科学的,或者科学上是有局限的”;“人类几百万年都没有灭绝,说明人类的排毒、解毒能力其实就是很强大的”;“三聚氰胺基本是无毒的物质,成人继续喝下去不会损害人体。”结果遭到网友痛批。

  其实,茅全没必要声嘶力竭、大动肝火,可完全秉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更坦承、更诚恳的态度来面对公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真相早晚会水落石出的,市场不会冤枉一个“好人”,当然,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白酒塑化剂风波何时能够完全平息尚且未知,而其在整个食品业界引起的震荡也许才刚刚开始。

  相关食品生产企业应对此格外的重视,未雨绸缪,严把检测关与质量关。据大河报报道,自白酒塑化剂事件发酵以来,不仅酒企卷入风波,由于相关媒体和专家一直强调“油脂对于塑化剂具有高溶性”,连桶装食用油也成了消费者的怀疑对象。据近日电商消费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玻璃油瓶、不锈钢油瓶,搜索指数、成交指数一月内暴涨。

  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更是前车之鉴。据新闻媒体报道,2011年4月,台湾卫生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一位检验员在一款“净元益生菌”中偶然检测出了塑化剂。随后,经台湾卫生部门调查发现,塑化剂是被添加在起云剂中的。而起云剂是一种主要用来防止运动饮料或食品沉淀,增加口感的乳化剂。台湾产起云剂的主要成分应为棕榈油和软化剂,但是,不法商贩为节省本金,用塑化剂替代了部分棕榈油。

  经台湾卫生部门追查发现,“含毒”起云剂居然来自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货商——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它是台湾177家企业的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商。

  据统计,台湾遭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产品制造厂商超过345家,遭污染品项超过902项。台湾塑化剂事件演变成“全岛灾难”成为台湾“30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造成台湾食品业相关损失超千亿元新台币。

  由此来看,我们的相关企业千万别把塑化剂超标问题不当回事,千万别抱侥幸心理,否则,即使躲得过政府的处罚,也躲不过市场的惩罚。

  一、按使用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可分为:①粮食酒。如:高粱酒、玉米酒、大米酒等;②瓜干酒;③代用原料酒。如:酒、高粱糠酒、米糠酒等。

  二、按生产的基本工艺可分为:①固态法白酒。原料经固态发酵,又经固态蒸馏而成。为中国传统蒸馏工艺;②液态法白酒。原料经过液态发酵,又经过液态蒸馏而成;③调香白酒。用固态法生产的白酒或用液态法生产的酒精经过加香调配而成;④串香白酒。液态法生产的白酒或用液态法生产的酒精经过加香调配而成。

  三、按糖化发酵剂可分为:①大曲酒。用大曲酿制的白酒;②小曲酒。用小曲酿制的固态或半固态发酵白酒,统称为米香型酒;③快曲酒。

  四、按香型可分为:①浓香型(亦称泸香型、五粮液香型和窖香型)白酒;②清香型(亦称汾香型、醇香型)白酒;③酱香型(亦称茅香型)白酒;④米香型(小曲米香型)白酒;⑤其他香型(亦称兼香型、复香型、混合香型)白酒。

  五、按产品档次可分为:①高档酒。是用料好、工艺精湛、发酵期和贮存期较长、售价较高的酒,如:名酒类和特曲、特窖、陈曲、陈窖、陈酿、老窖、佳酿等;②中档酒。工艺较为复杂、发酵期和贮存期稍长、售价中等的白酒,如:大曲酒、杂粮酒等;③低档酒。亦称大路货,如;瓜干酒、串香酒、调香酒、粮香酒和广大农村销售的散装白酒等。

  六、按酒精含量可分为:①高度酒(主要指60°左右的酒);②降度酒(一般指降为54°左右的酒);③低度酒(一般指39°以下的白酒)。

上一篇:同题共答 同力共促 沿链聚合集群发展 涪陵加快打造“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下一篇:在线上举办学术会议!全国高分子结晶理论、使用及表征技能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办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04-2020  杏彩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6226号    京公网安备11011020011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