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质荣誉 > 资质
荣誉 资质

全球科学家一年要花13亿小时免费审稿中国学者的无偿劳动价值40亿元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登录入口发表日期:2024-04-19 09:11:21浏览量:1

  前段时间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2020 年全球科研人员大约花费了 1.3 亿小时(相当于 1.5 万年)为学术期刊审稿。虽然现实情况下学者审稿不会获得报酬,但该研究利用各国学者的平均薪资,估计出了审稿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美国学者过去一年审稿工作的货币价值高达 1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02 亿元),中国学者贡献的价值则超过了 6 亿美元(将近 40 亿元)。

  同行评审是现代学术交流中的重要一环。我们都知道,一篇研究论文想要登上高影响力的期刊需要经历严格且漫长的评审和修改过程,但论文审稿人为此付出的劳动却很少得到关注和认可。一名审稿人(通常是较为成熟的学者)需要付出可观的时间,并调动自身高度专业化的知识,才能为论文手稿提供详细的质量评估和改进建议。根据记录同行评审工作的网络站点平台 Publons 提供的数据,承担评审工作的学者平均每年完成 4.73 次评审,一些个别学者一年内甚至能完成一千多次评审。另一项 2016 年的研究表明,仅在生物医学领域,学者们 2015 年全年花在同行评审上的时间就达到了 6340 万小时。

  在这项新研究中,来自匈牙利罗兰大学(Eötvös Loránd University)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的研究者们试图评估 2020 年全球学术界在审稿这项“义务劳动”上到底消耗了多少时间。想要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第一步是要知道这一年有多少篇论文接受了同行评审。从学术出版的流程上看,一篇研究手稿被投出后将面临两次“命运分流”:假如没有在编辑案头就被直接拒稿,文章就会被安排给数位审稿人“接受检阅”;在进入了同行评审流程的文章中,还会有大量手稿被淘汰从而无法发表。

  这两次分流的比例在各个期刊的出版流程中差异巨大,并且很不透明。这令研究者们不得不利用过往数据做出层层假设。他们先是参考了汤森路透 2005-2010 年间报告的期刊管理数据、Publons 对审稿后论文接受率的估算数据等多个来源,计算出了平均拒稿率:期刊收到的每 100 篇投稿中,仅有 30 篇在经过一轮或多轮同行评审后被发表,25 篇会在接受评审后被拒稿,还有 45 篇会直接被编辑否决,没办法进入同行评审。

  随后,研究者根据文献数据库 Dimensions 获得过去一年发表的论文总量,根据平均拒稿率推算出相应的拒稿论文数量;然后假设被拒稿论文已经过两位审稿人审稿,而被发表的论文已经过三位审稿人审稿;最后根据 2009 年一项大规模调查结论设定每个审稿人平均花费 6 小时来审阅每篇论文。至此,所需数据终于集齐,研究者算出了一系列惊人的数字:2020 年全球学术界共有 854 万篇论文接受了 2180 万次同行评审,这项工作一共消耗了全球审稿人 1.3 亿个小时。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名学者如果想要完成这些工作量,即便开启不眠不休的“007 模式”,也要消耗 1.5 万年。

  1.5 万年的劳动时间,转换为实际的货币价值又是多少呢?同行评审的匿名性无法令研究者直接获得各国学者对这项学术界“义务劳动”的贡献度,但他们都以为,学者们对论文评审的贡献度应该与其发文量成正比。在 Dimensions 收录的 2020 年全球学术界发表的 470 万篇论文中,美国学者产出占比为 16.68%,中国学者产出占比为 14.41%。研究者按照同样的比例来估算美国学者和中国学者在审稿上的工作量,根据两国学者的平均薪资水平算了这样一笔账:2020 年美国学者审稿劳动的货币价值为 15 亿美元,中国学者审稿劳动的货币价值为 6.2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0 亿元)。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两个科研大国的学者无偿审稿一年,可能为学术出版行业节省 21.25 亿美元(135 亿元)的人力成本。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罗兰大学科学学院副教授 Balazs Aczel 表示,审稿的实际耗时可能比论文中预估得更高,因为一些论文发表前要经过不止一轮同行评审,这样的一种情况并未被考虑进他们的计算模型。此外,大多数期刊编辑收到的同行评审意见不对第三方公开,如果一篇论文被拒稿后转投了另一本期刊,那么它大概率要重新经历一次同行评审,这也会令审稿的时间成本增加。单纯从学术评价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对审稿人资源的浪费。Aczel 和同事们指出,假如评审意见能够在期刊间通用,那么仅在美国每年就能节约 2800 万小时的同行评审劳动,如果折算成学者工资,相当于近 3 亿美元。

  一些学术出版商和期刊慢慢的开始采取行动,希望削减这种重复性劳动。不少大型出版商正在推行瀑布式的“级联同行评审制度”,被一本期刊拒稿的论文可带着它的同行评审意见投奔该出版机构下的另一本期刊,这种情况常见于 Nature、The Lancet 等拥有众多子刊或姐妹刊的知名出版品牌。另一些期刊(eLife、Meta-psychology、PLOS 等)选择的做法是公开论文的评审意见,但这仅限于没被拒稿的论文。此外,EMBO 和 PLoS 等部分出版商还鼓励论文作者自带审稿意见:如果作者在投稿前将手稿发布在预印本平台上并据此获得了来自同行的评审意见,期刊可以直接用现成的。

  规避重复性审稿是为学者们减负的方法之一,但从理论上讲,减少论文发表量才是从根源上降低同行评审成本的方法。近几十年来,科学论文的发表数量爆发式增长,但这可能仅仅是一个表象。Aczel 和同事们指出,把一个研究分成几篇论文“灌水”的不良风气确实令论文越发越多,但有研究发现,如果将论文数量按作者分摊算出标准化的个人发表量,后者的数字并没有增加。如今,一篇论文的共同作者名单慢慢的变长,学者们正在加强合作让研究质量更高,而不是发表更多篇数的论文。因此,出版量的增加更可能是由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研究人员得到的支持慢慢的变多导致的。此外,最近一些资助机构和国家部门开始更多地强调研究质量而不是数量,这可能会减缓论文的上涨的速度,并可能减轻同行评审负担。

  不过,同行评审并不是毫无回报的。在 Publons 2018 年的审稿人调查中,33% 的收房的人说,他们同意审阅手稿的一个原因是“跟上我所在领域的最新研究趋势”。这群学者或许不是最权威的、被很多期刊青睐的“典型审稿人”,但他们在审稿过程中更能获得回报,容易与期刊形成“双赢”的局面。

  那么,直接为审稿工作付费能否让学者们的负担更小一些?Aczel 认为这个想法是行不通的,这也得到了 Publons 共同创始人 Andrew Preston 的赞同:直接为同行评审付费可能会令一些学者为了赚钱而不顾评审质量,可能会成为一种错误的激励手段。

  在学术界,更吸引目光的永远是学者们的个人产出。尽管存在诸多限制,但这项研究仍能提醒我们,同行评审是学者们背负的一项长久以来被忽视的任务。他们的付出隐藏在现代科学光鲜亮丽的发表记录背后,虽然默默无闻,但同样应该得到承认与回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研圈”。如需转载,请在“科研圈”后台回复“转载”,或通过公众号菜单与我们取得联系。相关联的内容禁止用于营销宣传。

  声明:本文转载只是出于传递信息的需要,并不代表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若不希望被转载或者可以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华为Pura 70系列突然开售,不到一分钟即告售罄!网友:嘴里说着没钱,一上就秒没【附智能手机行业现状分析】

  麒麟9010性能到底如何?对比麒麟9000S,骁龙8+和骁龙8Gen2!

  便宜 15.4%,苹果中国上架官翻版 Apple Watch Ultra 2 手表

  Meta Quest 2 VR头显128GB版永久降价至199.99美元

  60多项运动、12小时艺术浸润……江浙沪妈妈的暑期“高端局”,原来这么打

上一篇:【48812】生意社:3月4日聚丙烯酰胺商场行情小幅下调

下一篇:【48812】6本查验期刊上榜!2023版“我国科技中心期刊”目录发布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04-2020  杏彩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6226号    京公网安备1101102001196号